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天地 

正确认识埃博拉出血热

发布时间:2014-12-04信息来源:海南省医院协会作者:null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可表现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在西非国家的暴发疫情中,大部分病例是人与人传播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为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潜伏期为2-21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人们若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或与已知或疑似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员接触过,当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立即就医。

  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因此,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疫情流行期间去往埃博拉出血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及工作的人员应注意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与疑似病人密切接触,一旦接触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到过流行地区的人员回国后应注意做好自身的医学观察,三周内如有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出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去过上述地区的旅行史,以便早期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只有更好的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疾病的特点和控制病毒传播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有效的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

Copyright © 2005-2014 海南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电话:13322000626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俗路28号 IPC备:琼2585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