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日趋寒冷,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又是一个考验,稍不注意极易发生意外。秋冬季节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有研究证实,气温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呈U 形关系,大气温度每下降10℃,总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3%,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增加11%。中国北方地区因其特殊的寒冷气候,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区,尤其是冠心病心梗患者受低温寒冷的影响最大。
秋冬季气温变化对血压产生的影响较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即使规律服用了降压药物,天气变冷造成的血压升高或波动大也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此时极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交通”。研究发现,寒冷应激使得患者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少,使内皮功能产生障碍,而血管内皮细胞的易损状态,又是“内皮——心脏事件链”的始作俑者。
研究显示持续的寒冷刺激可诱导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激活体液调节系统,导致内质网持续应激;同时,加之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摄入高脂饮食等,身体产生的有害物质均可引起体内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而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不仅增加了脑动脉硬化的风险,也提高了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寒冷季节即将来临,除了适时增添衣物、增强保暖外,在做好血压、血糖等控制的基础上,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摘自中国新闻网
文章出处:http://finance.chinanews.com/jk/2014/10-23/6709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