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培训班总结
为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加强对我省医疗卫生救援管理队伍和一线医疗救治队伍卫生促进我省各地规范、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各类卫生应急救援管理干部掌握医疗卫生救援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医疗卫生救援常态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组织协调能力,达到卫生应急管理岗位的要求。现就本期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培训班总结如下:
一、明确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方向和地位。
从白志勤厅长今天在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和我省颁布开始实施海南省医疗急救中心(站)准入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对加快和完善我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今天启动了我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培训工作。
(一)明确应急救援体系的工作目标,对突发重大事件,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等因素造成的大规模人群伤害和公共安全危害,及时有效地开展紧急救治,维护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要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紧急医疗信息系统,紧急医疗救治系统,逐步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ICU三个环节链急救体系的建设,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 版)》要求,真正建立起应急救援的“绿色通道“。
(三)抓紧对紧急医疗救治队伍和后备队伍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精英的医疗救援队伍。即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专家队伍和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一线应急救治队伍。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能够做到立即动员,准备充分,应对得力。
二、加强急救中心(站)基础建设,完善紧急救治的载体条件
急救中心(站)的基础建设,包括建筑、救护车、车载设备以及组织网络体系。
(一)有效增强应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急救中心(站)准入评审标准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进一步提高通讯指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装备建设,必须要加强院前应急装备的准备及管理。救护车按照卫生部颁发标准统一装备,急救工作人员服装统一标识等。
三、不断加强体系建设和软件建设,提高应急救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队伍素质
(一)要不断完善省市县二级网络体系建设,缩小服务半径,缩短反应时间,有效地完成日常急救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
(二)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按照卫生厅关于《海南省医疗急救中心(站)准入评审标准及管理办法》,认真抓好软件建设。
(三)要大力加强急救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紧急救援专家队伍和一线应急救治队伍。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应急管理,优化应急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
四、颁布了我省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信息上报和处置工作
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信息报送和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医疗机构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在规定时限内逐级上报和处置。
五、培训班演练活动总结
今天上午11时,在省卫生应急办公室和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共同组织下,以演练方式抽查了海口地区六家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琼山区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情况。
通过本次演练,总体上反映出海口地区以上六家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都达到考核标准。六家医院的救护车响应出动时间均为快速,完全符合标准;六家医院均派出监护抢救型救护车,符合演练现场需要抢救有昏迷病人的要求;救护车装备情况及携带的医疗器械基本符合标准,其中,海医附院、农垦总局医院、省中医院等三家医院只有配备简易呼吸器,没有携带自动呼吸机均被扣了1分,琼山区人民医院救护车驾驶舱与抢救舱没有隔离且未设污染物放置区域,被扣2.5分;各家医院所携带的药品均完全符合考核标准;六家医院救护人员组织情况也都符合要求。海口地区六家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得到评委们的肯定。
六、《灾难医学与急救医疗服务》和《重症医学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培训授课中,两位医疗专家分别做了灾难精彩的讲解。阐述了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建议与难题;重症医学、急救医学、急诊医学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国内外重症医疗救治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政府对ICU医疗的重视和ICU医疗在中国各学科中的地位;阐述了ICU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我省规范化ICU建设和建立ICU指挥中心的建议。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应急救治体系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政策上有给予一定的支持。我省 “十一五”规划省医疗救援保障能力建设,省财政已安排3551万资金。z面对机遇,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应急救治体系和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以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积极推进我省公共卫生医疗救援工作上新台阶。
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